抵達南竿島
【夏天的口味X夏天的聲音。 7/12,宜探索南竿。 】
清晨六點,有點微涼的溫度,我們踏上了南竿島,當我們完成住宿程序後,就開始了我們在馬祖的探險。看看我們去了哪些地方以及找了哪些故事吧!在這一天,我們去了介壽獅子市場、津沙聚落,以及在馬港聚落短暫的停留,首先看到的是關於美食的精選故事,初來乍到的我們,從青旅老闆的口中聽到一定要嚐試的「阿妹鼎邊糊」以及虫弟餅,因此充滿好奇心的我們,第一站便直奔介壽獅子市場,在此享用當地人的傳統早餐。
阿妹鼎邊糊位於介壽獅子市場二樓的入口處,由一位親切和熱情的大姊經營,目前已經開了25年。根據當地人的說法,來到這兒,鼎邊糊與燕餃湯是必點的料理,據老闆的說法,如果菜單上的料理都不想錯過的話,可以選擇隱藏版的綜合湯,這樣燕餃、魚丸、鼎邊糊三種口味都能吃到。但是鼎邊糊、燕餃等都是大姊手工製作,因此賣完就沒有了,若想要品嚐美味的話,建議在8點半之前光顧,晚了可能就白跑一趟,幸運的我們,在小日子裡恰好享用到了最道地的口味。
除了享受美食以外,我們也藉著大姐工作的空檔和她聊了一下,為何鼎邊糊是馬祖的代表性食物,後來我們知道了這道菜從以前就有著「做夏」的含義。在明朝時期,由於福州沿海常有倭寇入侵,當時戚繼光帶兵擊退倭寇,受到老百姓的愛戴,某次在戚家軍即將出征時,老百姓們無論如何都希望士兵們能吃飽再上戰場,於是將鮮魚、蛤蠣、大骨等煮成一大鍋的高湯,並淋米做成漿,這就是當時的鼎邊糊。原先鼎邊糊這道菜具有著愛戴民族英雄、愛國主義的意義,後來變成到了夏天,家家戶戶吃鼎邊糊象徵立夏進入農忙季節,分享鼎邊糊也具有著聯絡感情的意義。
後來我們去了全國最北的星巴克、枕戈待旦、馬祖民俗文物館以及津沙聚落拍照、參觀以及執行我們的計畫內容,在民俗文物館,我們看見了馬祖的歷史故事、人與地的交流,如同我們過往學習歷程中常聽到的「地理,就是一門人與空間、時間交會的學問」,參觀的過程中,我們思考著馬祖人在這麼艱辛的地理環境下,仍然努力的生活著,而我們,是不是更應該無所畏懼地去面對我們的未來呢?
今日行程的尾聲,我們來到了津沙聚落,原先我們預計在這裡進行訪談,了解當地人的故事,但因為天氣過度炎熱的關係,炙熱的土地上沒有半個人的蹤影,直到我們即將打消念頭離開此地時,恰好在路上遇到在地帶團的兼職導遊,後來他向我們解釋了當地傳統閩東建築的特色,並與我們分享我們可以藉由房屋磚瓦的選材與排列方式去了解這戶人家的經濟狀況!讓我們覺得獲益良多!
文章作者
C03|坑人